高屏地區老人用藥認知程度探討
吳軒如、施承典
大仁科技大學藥學系
摘要
台灣由於人口結構正快速老化,高齡化社會造就了老人長期照護機構需求日漸增加,再加上老年人多數罹患多種慢性疾病,在治療上相較於其他年齡層,需要使用更多種藥物且在用藥安全更需要注意。老人是用藥安全的高危險群,長照機構的老人用藥議題更須加以重視。本研究目的是調查長照安養機構老人的用藥認知程度及其影響因素。以橫斷描述性研究方法在高雄市與屏東市共四間長照安養機構,65歲(含)以上老人為調查對象。結果發現,長照安養機構老人的用藥認知程度僅受氏族(種族)變項的影響,而不受其他人口學變項的影響。再者,選擇另類療法與從未忘記服藥的老人具有最佳的用藥認知能力。超過九成的老人同意藥師進駐長照安養機構,顯示大多數這些機構的老人在服藥方面並無專業藥師指導評估,易導致用藥錯誤及用藥不良反應。本結果將可提供衛生主管機關對此議題更加關注,並且能夠立法規定長照安養機構必須駐派至少一名藥師。這不僅提升長照安養機構的專業照護品質及用藥水準,亦可降低用藥錯誤所衍生出的醫療浪費。
關鍵字: 老人用藥、Elderly medication、長期照護、Long-term care、用藥認知、Medication cognition
壹、前言
台灣於104年底,65歲以上的人口已佔12.51%,經行政院經委會推估,我國至2026年,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20%,達到超高齡社會(super aged society)的標準。因應高齡化的社會,老人長期照護的工作成為未來市場上的趨勢1。長期照護一直是政府這幾十年來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我們要提升的不僅是資源或人力上的提供,長期照護機構的品質優良性也是民眾所期望的。現今政府推動的長照3.0政策,並將發展可負擔的照護體系列為重要政策目標之一,主要是因應少子化及高齡化的社會所帶來的家庭結構改變及照顧人力不足問題。老人的長期照護需求成為市場上之趨勢,而未來醫療保健的主要工作將會是老人長期照護工作。隨著老年人生理機能減退,一旦服用藥物的品項增多,皆可能使老年人暴露在較高的用藥風險中1。
1996年台灣省政府家庭計畫研究所之「台灣地區中老年保健與生涯規劃調查報告」結果發現,約有 76% 的老人患有一種及以上的慢性疾病,老人的高罹病率導致了高用藥率2。然而,造成老人用藥問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生理機能減退,如聽力、視力減退及認知障礙等因素,或是自行修正藥品使用方式。一般老年人的藥物使用除了來自多位醫師開立的處方藥物,還會自行至藥局購買成藥,或是購買來自民俗療法推薦的藥物,導致併用多種處方及非處方藥,造成不當的藥物治療增加,故老人常被評估為用藥安全的高危險群1,因此長照機構的老人用藥議題更須加以重視。
此外,針對長照安養機構的老人族群,大部份患有多重嚴重疾病。在服藥方面,常見不良反應可能包含服用具潛在性藥物交互作用或是具有配伍禁忌的藥物。再加上老人們對於慢性疾病根治的迷思,導致用藥過於氾濫的現象,不僅危害個人健康又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近年來,長照安養機構的照護工作,多數由外籍看護負責,可能因語言溝通問題引發疏忽而未給予藥物,或是因為發藥已成常規,在醫囑已停止後繼續給予額外的劑量2。在藥物諮詢方面,也因為現今長照安養機構並無嚴格規定須聘請藥師進駐,進而無法提供完善的用藥指導。綜合以上因素,長照安養機構的老人並未能受到完善的照護,反而讓疾病有惡化的風險。為了避免讓老人對於藥品產生錯誤的認知或不了解,本研究主旨為探討老人用藥認知程度及其影響因素,以提供解決之建議,加以改善。
貳、研究方法
本研究老人的定義為65歲(含)以上,並以長照安養機構的老人對於用藥認知程度進行探討,研究步驟如圖一所示。由於長期照顧機構裡以罹患長期慢性病,且生活自理能力缺損需要醫護服務之老人為照顧對象,而安養中心則是以日常生活能自理的老人為照顧對象3,故本研究分別選擇四間高雄市鳳山區以及屏東市長照安養機構(鳳山─康寧安養中心;鳳山─信展老人養護中心;屏東─慈恩長照中心;屏東─嘉鴻照護中心)的高齡者為調查對象。經研究對象及收集機構同意,以面對面口述來詢問受試者相關問題並代為填寫問卷,採取結構式問卷量表的方式來收集資料。問卷於民國106年7月12日至民國106年8月30日,選擇調查65歲(含)以上高齡者且意識清楚、能理解並自我表達意見者為樣本,完成本問卷所需時間約為10~15分鐘。問卷內容包含第一部分受試者的基本人口學相關資料,如性別、年齡、婚姻狀況與有無慢性病等題項,第二部分為用藥行為及知識。在用藥認知程度部分,選項採Likert's scale五點計分法來測量受試者用藥認知程度,包含「完全不了解」1分、「不太了解」2分、「略懂」3分、「熟悉」4分、與「非常了解」5分,分項總分為5分,得分越高表示其用藥認知程度越好。來源立意取樣100位65歲(含)以上高齡者,問卷完成後將研究蒐集所得的資料加以編碼,以Microsoft Excel整理並建立檔案庫,再以SPSS for Windows 19.0 中文版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與統計,其中使用的統計方法包含描述性統計的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與獨立樣本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p值<0.05代表檢定分析達顯著水準;#代表變異數分析達顯著水準且經事後檢定。研究問卷效度係以專家學者審查效度,延請具有碩博士學位以上之專家及教授共3位評定。問卷之信度採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α值來測試,檢定測量工具的可靠性,在前驅測試中以20位高齡者進行工具信度檢定,預試問卷檢測結果,Cronbach's α值均介於0.711至0.836間,均為高信度值,顯示問卷題項具有可靠性與穩定性。
圖一 研究步驟
參、 結果
本研究分別訪問了四間高屏地區的長照安養機構(鳳山─康寧安養中心;鳳山─信展老人養護中心;屏東─慈恩長照中心;屏東─嘉鴻照護中心),其中有效回收問卷數量為100份,無效回收問卷數量為7份,無效回收問卷比例為7%。第一部分為基本人口學統計分組,男女各佔一半,年齡則以65~74歲之間的高齡者為最多(73%)(表一)。婚姻狀況方面,大多數受試者為已婚(88%),其中又高達86%有子女,未婚者則佔12%(表一)。本問卷調查中閩南族群佔多數61%,其次則是外省族群佔19%。將近一半的受試者罹患慢性病約43%,其中又以高血壓佔多數(21%),其次則為糖尿病(表一)。
表一 受試者之基本人口學統計分組
第二部分用藥行為及知識調查結果顯示(表二),有37%的受試者有服用健康食品,就醫類別則以西醫居多(76%),另類療法如中醫、藥局或民俗療法次之。69%受試者會主動告知服用其他藥物,九成以上的受試者都以水搭配服藥,並且超過七成受試者並不會主動詢問藥物相關資訊。平時服藥時則以護理師及看護提醒受試者居多(83%)。再者,超過九成長照安養機構老人同意藥師進駐安養機構。受試者偶爾忘記服藥比率居多(63%),時常與幾乎忘記服藥比率則佔32%;幾乎依照指令服藥比率佔最多(48%),總是依照指令服藥比率則次之。對於平常會注意藥袋的項目比率由高至低依序前三名為藥名及外觀、數量與副作用及警語。
表二 受試者的用藥行為及知識
第三部分在用藥認知程度分析部分,共分四題,每題滿分五分,四個分項總平均得分為2.88分,得分率介於44.8%~65.6%之間(表三),顯示本研究長照安養機構高齡者之用藥認知程度偏低。用藥認知程度之得分率由高至低依序為「目前服用藥品副作用的認知程度」、「目前服用藥品種類的認知程度」、「領藥時詢問藥物資訊的認知程度」及「平時對選擇醫療院所的認知程度」(表三)。
表三 用藥認知程度之分項得分量表
在受試者基本資料之用藥認知程度分析中,有諸多影響因子,如性別、年齡、婚姻、子女、氏族及健康狀況,本研究發現僅氏族這個影響因子與用藥認知程度達顯著水準(p<0.05),其中用藥認知程度為原住民優於閩南人與外省人,且客家人優於閩南人(表四)。另外,受試者用藥行為在用藥認知程度分析中發現,選擇的醫療院所及忘記服藥的情況此兩項達顯著水準(p<0.05),其中受試者選擇另類療法(中醫、藥局或民俗療法)的用藥認知程度優於西醫,並且從未忘記服藥的老人具有最佳用藥認知程度,其餘變項在用藥認知程度分析中皆無顯著相關性(表五)。
表四 受試者之基本人口學在用藥認知程度分析
表五 受試者用藥行為在用藥認知程度分析
肆、 討 論
從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對象基本屬性為居住高屏地區的長照安養機構65歲(含)以上的高齡者,男女各半,多數為閩南人,婚並且有子女。老人用藥認知程度四個分項總平均得分為2.88分,得分率為44.8%~65.6%,顯示本研究高齡者的用藥認知程度偏低。本研究也發現大部分的老人也同意藥師進駐長照安養機構,在這些機構的老人用藥認知程度偏低,故他們在用藥方面需要專業人員介入協助。衛生主管機關若能長期重視這些機構的需求,給予應有的資源及人力,並協助他們獲得更多的用藥資訊與完善照顧,不僅確保身體健康又能提昇生活品質。期望主管機關未來能繼續加強照顧他們的用藥安全。
一、 人口學(性別、年齡、婚姻與氏族)
在人口學方面,僅氏族與用藥認知程度達顯著相關性。根據文獻顯示,原住民地區的人口密度、醫師人口比與職業分類的分佈狀況,就這些社會經濟指標的分布而言,原住民地區的醫師人口比及教育程度皆較台灣地區一般民眾為低,職業的分佈亦有所不同,原住民的教育程度以國小畢業為主,職業則以農牧為主4。因此,過去普遍認為原住民及客家人因為居住環境較偏遠,或是受教育程度較低,在用藥認知程度方面可能會低於一般民眾。但在本研究中,氏族這個影響因子的原住民及客家人用藥認知程度顯示為較好,可能是近年來整體社會環境的變遷,造成原住民人口外移,亦可能因與漢文化的接觸產生文化交流之故4。再者,本調查的樣本地區相較於偏遠更為都市化,以致本研究樣本中的原住民及客家人可能不再是我們刻板印象中如此用藥認知不足。在本研究中的高齡者是否有罹患慢性病並不影響用藥認知程度,可能原因是居住長照安養機構的高齡者,平時用藥大多有護理師或看護提醒之故。再者,過去文獻也指出高齡者罹患慢性病時間長短並不影響用藥遵從性5。
二、用藥行為及知識
過去文獻曾顯示在食用健康食品的高齡者其用藥遵從性均較低5,常因廣播電台或電視廣告促使他們購買健康食品。而本研究的高齡者則是長期居住在長照安養機構,服用的健康食品來源大部分多由家人在醫護人員同意下提供,相較之下用藥錯誤風險較低,所以在本研究中發現是否服用健康食品與用藥認知程度並沒有顯著相關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的結果中,服藥搭配水的比例高達95%。服藥看似簡單的小動作,當中也包含了不少學問,正確的配服藥品才能避免藥物與食物之交互作用所引發之不良反應6。另外,超過七成長照安養機構的高齡者並不會主動詢問藥物資訊,且超過六成偶爾忘記服藥,超過三成則是時常與幾乎忘記服藥。相關文獻也指出,只有五到六成民眾知道醫院提供藥物諮詢服務與藥物衛生教育講座,但實際使用過的不到一成7,顯示民眾對於這些服務的利用習慣尚未建立。
在台灣的高齡者大多患有慢性疾病且有長期服用多種藥物,需要給予適當的藥物服用相關知識,避免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而發生用藥錯誤的狀況8。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藥師進駐長照安養機構,提供最直接的用藥指導,並協助審視這些處方的正確性與服藥時間,更進一步把關民眾的用藥安全。在長照安養機構中,老人多半身體各項功能退化,同時也患有多重慢性疾病,並且在日常生活上無法自理,需要醫療護理人員照顧。老人的高罹病率也導致高用藥率2,由於受到身體功能、認知及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對藥物的需求和依賴比一般人更重,加上老人是用藥安全的高危險群,長照機構的老人用藥議題更須加以重視。在長期照護的團隊中,過去多以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復健師與社工為主,獨缺藥師,近年來漸漸重視藥師在長期照護團隊中的角色與定位。
長照安養機構藉由藥師介入藥事服務發現,長照機構住民的用藥數目和住民身體健康狀況(罹患慢性疾病數)、就診醫院數目有關,且用藥數目多的住民亦有較多藥物治療問題9,10。針對長期照護機構的老人族群用藥問題,確實藥師進行住民用藥評估後,許多藥物治療或用藥安全問題經過介入並照會醫師及護理人員是可以獲得解決及預防的。藥師介入長照機構之藥事照護模式多數都以行動診間或行動醫療模式進行,跟著醫療團隊定時或不定時至安養照護機構醫訪,提供整合性的醫療建議與衛教服務,卻較難長期且連續性地照護住民的用藥安全。再者,目前台灣並無相關法條規範,所以很多長照安養機構都沒有聘請藥師,現今的對策就只能多鼓勵民眾本身或照護者主動向專業人士詢問。
另外,就醫類別、忘記服藥情形與用藥認知程度達顯著相關性,顯示忘記服藥情形會影響用藥認知程度,從未忘記服藥的老人用藥認知程度最高。若時常在該服藥的時間忘記服藥,可能造成藥物療效降低或失效,再加上本研究對象為高齡者,身體吸收及代謝藥物的能力均不及一般民眾,所以忘記服藥的後果可能會加重身體的負擔。本研究也發現受試者選擇另類療法,即是非正統西醫治療方式,如中醫、藥局或民俗療法等,其用藥認知程度優於西醫。雖然自從台灣的醫療逐漸以科學及醫療技術為主流之後,以文化與經驗為基礎的醫療方法,便被歸類為非主流的民俗療法或另類療法11。但像是長期受慢性病纏身或癌末的病人,在面對正統生物醫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時,便會對主流醫療信任度下降,所以在久病纏身的情況下對用藥的選擇及認知會更為謹慎及正確12,這可能是本研究長照安養機構的高齡者選擇另類療法具有用藥認知程度偏高之原故。此外,本研究的老人偶爾忘記服藥比例高達63%,未來若能駐派藥師在長照安養機構中,長期且連續性加強提醒服藥時間以及如何用藥,勢必能夠更加提升老人用藥的安全性。
本研究調查因有人力及經費等因素之限制,僅以高屏地區的四家安養中心65歲(含)以上老人為研究對象,若能延長追蹤調查時間以及擴大高屏地區調查機構與樣本數,將更能準確地了解其用藥認知程度的影響情形。由於發放問卷時是以口頭詢問並代為填寫,且老人因年齡衰老,可能理解上會有些許誤差,且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其結果僅侷限於某一時間點,研究的個案並無法長期追蹤,因此可能成為研究結果的干擾因素。
伍、 結 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屏地區這四間長照安養機構的老人用藥認知程度不高,應該增加老人自主照護能力或照護者能主動詢問、鼓勵參加相關用藥安全講座,並強調自行停藥或忘記服藥可能造成的風險,以及提供藥品保存與藥品回收的觀念。但在長照安養機構的老人大多無法自行就醫,更沒有能力參加相關講座,所以在未來相關單位若能夠注重此議題,並駐派藥師在這些機構做最直接的臨床用藥指導、或藥師加強與長照機構的藥事服務合作,或可提供護理人員給藥的藥事教育訓練等方式,改善許多用藥錯誤以降低用藥風險,並能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
A Survey Study on Medication Cognition of Elderly in Kaohsiung and Pingtung City
Hsuan-Ju Wu, Cheng-Dean Shih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ajen University
Abstract
Since the elderly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Taiwan is rapidly growing, the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demand is increasing for the elderly who are suffering from chronic diseases. Compared to other ages, a variety of drugs are needed by these elderly, therefore, the drugs also need to be carefully used. Elderly is a high-risk group of population taking medication. We nee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elderly medication in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tion cognition of the elderly in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and its affective factors. The cross-sectional descrip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four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in Kaohsiung city and Pingtung city, with elderly people over 65 years old as the survey subjects. We found that medication cognition was only affected by clan (ethnic group) in the elderly, but not affected by other demographic variables. Moreover, the elderly who select alternative therapy and never forget to take medicine had the best medication cognition. More than 90% of the elderly agree to be stationed in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with pharmacists, indicating that most of the elderly in these institutions have no received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from pharmacists in taking medication, which can easily lead to medication errors and adverse reactions. The results will be provided to the health authority for more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and enforce a law that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must employ at least one pharmacist. This not on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care and medication level of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but also reduces the medical waste derived from medication errors.
參考資料:
1. 邱千慈:老人用藥安全。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2016;105。
2. 黃盈翔、盧豐華:老年人之用藥原則。台灣醫學 2003;7:385-395。
3.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好用資源之機構式照顧。http://www.oldpeople.org.tw/ugC_Care_Detail.asp?hidCareCatID=4,2016。
4. 葛應欽、劉碧華、謝淑芬:臺灣地區原住民的健康問題。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994;10:337-351。
5. 呂熴輝、施承典:偏遠地區高齡者服藥遵從行為探討。藥學雜誌 2014;30:149-155。
6. 大林慈濟藥劑科:「藥」速配,才健康!。豐年 2010;60:47-49。
7. 葉明莉、張英睿、黃莉蓉等:門診民眾用藥安全知識與經驗。亞東學報 2008;28:117-124。
8. 李興深、陳易成、黃莉容等:長期照護老人用藥問題探討。藥學雜誌 2011;27:49-53。
9. 鮑俊蓓、楊瑛碧、楊文理等:長期照護機構之藥事照護模式成效分析。台灣臨床藥學雜誌 2010;18:1-12。
10. 陳俊宏、陳素蜜、林克成:長期照護機構老人藥事照護成效分析。醫學與健康期刊2012;1:71-81。
11. 張馨文:談「民俗療法」。新使者雜誌 2001;66:30-32。
12. 周道君:從醫政觀點看民俗療法的未來管理。行政院衛生署醫事。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http://www.inyoung.com.tw/forms/128.ppt ,2006。
通訊作者:施承典/通訊地址:屏東縣鹽埔鄉維新路20號
服務單位:大仁科技大學藥學系/聯絡電話:(O) 08-7624002 ext 2931